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
- 开闭原则(Open Close Principle):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
- 里氏代换原则(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):父类出现的地方,子类也可出现
- 依赖倒转原则(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):依赖抽象而不依赖具体
- 接口隔离原则(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):多个隔离的接口,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
- 迪米特法则(最少知道原则)(Demeter Principle):最少知道原则。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
- 合成复用原则(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):尽量使用合成/聚合的方式,而不是使用继承。
创建型模式(五种)
- 工厂方法模式(Factory):工厂创建对象
- 抽象工厂模式(Abstractfactory):抽象工厂实例创建对象,工厂可修改,灵活度高
- 单例模式(Sington):适用于只需要一个对象的情况
- 建造者模式(Builder):创建复杂对象
- 原型模式(Prototype):复制对象,包括深度复制和浅度复制,深度复制重建引用对象,浅度复制不创建
结构型模式(七种)
- 适配器模式(Adapter):开发阶段不考虑,适用于后期维护时添加功能
- 装饰器模式(Decorator):扩展方法功能,可在方法执行前后加代码
- 代理模式(Proxy):调用引用对象方法实现自身功能
- 外观模式(Facade):CPU,内存,硬盘组装成电脑。组装多个对象实现自身功能。
- 桥接模式(Bridge):通过setXxx方法任意修改引用实例,调用同样方法实现不同功能
- 组合模式(Composite):部分与整体,常用于表示树形结构
- 享元模式(Flyweight):维护资源集合,经典案例:数据库连接池,避免重新开启数据库链接的开销
行为型模式(十一种)
- 策略模式(Strategy):定义多个不同的实现类,这些类实现公共接口,通过调用接口调用不同实例得到不同结果
- 模板方法模式(Template):父类定义公共方法,不同子类重写父类抽象方法,得到不同结果
- 观察者模式(Observer):目标方法被调用,通知所有观察者
- 迭代子模式(Interator):迭代器实现原理
- 责任链模式(ChainOfResponsibility):依次引用,依次执行
- 命令模式(Commond):各司其职,逐层调用,有点像三层架构
- 备忘录模式(Memento):建立原始对象副本,用于存储恢复原始对象数据
- 状态模式(Stage):通过改变状态,改变行为
- 访问者模式(Visitor):结构与操作解耦。灵活的操作,放入固定的结构中执行
- 中介者模式(Mediator):中介类维护对象行为。主程序直接调用中介对象即可
- 解释器模式(Iterpreter):定义解释类,解释包装对象
- 本文作者: MKLab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mklab.cn/design/doc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